2025年10月25日,由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旅游和文化广电局主办、喆宣(河北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承办的“金猴跃青龙·非遗映秦皇”暨“农文旅”融合发展非遗传承展演活动在秦皇岛市摩天轮广场盛大启幕。这场集非遗展演、农特产展示、互动体验于一体的文化盛宴,以青龙满族自治县深厚的文化底蕴为底色,为港城市民与游客奉上了一场非遗活态传承与农文旅融合发展的精彩答卷。

非遗活态展演:传统技艺的当代绽放
活动现场,青龙非遗瑰宝轮番登场,让观众沉浸式感受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猴打棒作为青龙满族自治县极具代表性的传统民间舞蹈,表演者们身着亮眼的黄色戏服,画着生动的猴脸妆容,手持木棒腾跃翻转、刚劲洒脱。那极具节奏感的动作与铿锵的木棒撞击声,将满族先民狩猎生活的勇武之气与民俗艺术的灵动之美完美融合,一招一式间尽显非遗传承的蓬勃生命力。

地秧歌表演则是另一番热闹景象。
演员们身着色彩艳丽的传统服饰,头戴精致头饰,或扮作俊朗小生,或化作娇媚花旦,还有诙谐可爱的丑角穿插其间。他们以夸张的动作、生动的表情演绎着满族民间故事,扇子、手绢在手中翻飞,舞步欢快热烈,将北方秧歌的粗犷与满族文化的细腻融为一体,引得现场观众阵阵喝彩。

青龙皮影戏展台前更是人气满满。
传承人熟练地操纵着色彩斑斓的皮影人偶,在白色幕布后演绎着古老的传说。伴随着传统乐器的悠扬旋律与传承人浑厚的唱腔,一个个皮影角色活灵活现,让观众仿佛穿越回了旧时民间看戏的热闹场景。现场还设置了互动环节,不少市民尤其是青少年纷纷上前,在传承人指导下尝试操纵皮影,亲身感受这项传统技艺的精妙。

农特产展示:乡土瑰宝的价值跃迁
除了非遗展演,青龙农特产展示区同样备受瞩目。这里汇聚了青龙满族自治县的优质农产品,从香气四溢的杂粮主食到别具风味的特色零食,每一款产品都凝结着青龙大地的丰饶与农民的匠心。
“这些杂粮都是我们本地种植的,绿色健康,口感也好!”农特产展区的工作人员热情地向游客介绍。青龙的杂粮因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种植方式,营养丰富、品质上乘,此次借助非遗展演活动的平台,让更多人了解到青龙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极具市场潜力的农特产品,为农产品打开了销路,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动能。
农文旅融合:传承发展的创新路径
此次“金猴跃青龙·非遗映秦皇”活动,是青龙满族自治县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的一次成功实践。通过将非遗文化、农业特产与旅游体验深度结合,不仅让非遗文化从“博物馆里的陈列品”变成了“活态的文化体验”,也让农特产有了文化赋能的增值空间,更让旅游活动有了丰富的文化与产业内涵。

青龙满族自治县旅游和文化广电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认识青龙、了解青龙的非遗文化和特色农产品,进而走进青龙、投资青龙。以文化为纽带,以产业为支撑,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让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喆宣(河北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承办团队也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文化+产业+旅游”的融合模式,为青龙乃至更多地区的非遗传承与经济发展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这场非遗与农特产交相辉映的盛宴,不仅是青龙满族自治县文化魅力的一次集中展现,更是其在“农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上的一次勇敢探索。相信在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的双轮驱动下,青龙满族自治县必将在非遗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征程上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让“金猴”跃动的活力与“非遗”的古韵在港城大地持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