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1月2日至4日,西京学院医学院急救先锋社会实践团在武功县成功开展了主题为“生命护航网——乡村急救网格化建设”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推进乡村急救网格化建设,提升当地居民的应急救护能力。本次活动由同小利、薛喜娟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带队,12名充满热情与活力的队员共同参与。
1月2日下午,实践团到达首站——后稷养老苑。活动现场,老人们和护理员满怀对急救知识的渴望,实践团深知急救知识在养老院护理中的重要性,细致入微地讲解了心肺复苏术、AED 的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及骨折急救固定等重要急救技能。从心肺复苏的按压位置、深度、频率,到 AED 的正确开启与电极片粘贴,再到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手法操作,无一遗漏。老人们专注聆听,护理员们更是全神贯注地认真记录要点,积极参与实操练习,现场学习氛围浓厚而热烈。
1月3日上午,实践团来到武功县大庄镇曹家村。村民们早早来到培训场地,质朴的面庞上写满期待。实践团联合武功县红十字会培训老师,采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展开教学。鉴于乡村生活环境与劳作特点,队员们在培训中因地制宜,着重强调了田间地头、家庭劳作中可能遭遇的突发状况应对方法。从理论讲解到实际操作,村民们紧紧跟随培训的节奏,积极上手实践。值得一提的是,红十字会为通过急救考核的村民颁发电子心肺复苏(CPR+AED)培训证书,这一举措极大地激励了村民们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急救网格化建设,让急救技能在乡村生根发芽,为乡村安全保障增添了坚实力量。
1月3日下午,小村镇村委会社区同样沉浸在浓厚的急救知识学习氛围中。培训过程中,村民们积极互动,针对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突发状况踊跃提问,如农忙时异物卡喉、劳作中意外骨折等情况的应对方法。实践团结合实际案例,生动形象地解答疑问,并再次详细演示相关急救操作,强化村民记忆。培训后进行了急救实践考核,通过考核的村民可获得应急救护电子证书,为乡村培训出第一批急救先锋,后期通过辐射化急救培训,让更多村民掌握急救方法与技能,急救网格化建设在小村镇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1月4日,实践团赴武功县中心广场开展活动。在广场上设立宣传科普点,吸引了大量过往群众驻足。队员们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使用模拟人现场演示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将急救知识呈现给群众。宣传手册中列出了各种急救场景的应对步骤和注意事项;模拟人的展示让群众更直观地了解人体结构与急救操作要点;现场演示环节,邀请群众参与其中,手把手指导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急救操作,让群众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西京学院医学院急救先锋社会实践团此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在武功县播撒下了急救知识的种子,有效提升了当地居民的急救意识与技能,为构建安全健康的乡村环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实践团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红十字会的专业支持更为活动增添了权威性与公信力,二者共同奏响了守护生命的温暖乐章,期待这些急救知识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挽救更多生命。(通讯员:张宇梦、姚见梅、黄钰轩、付衣佟、蔡汝潘、陈锦甜、李奇隆 | 指导老师:同小利、薛喜娟)